-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8-03-15 15:34:45]
在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中,眼神交流、眼睛对视是孤独症儿童进行训练的前提条件之一。在一切康复训练中,如果自闭症儿童的眼睛根本没有关注教者(老师或者家长),那么,这个训练就是失败的,就算您在努力,其康复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是一点效果也没有。那么,在康复训练中,怎么让孤独症儿童在训练中与教者保持良好的眼神对视呢?
一、桌面教学汇总
1.教者发出指令:“看……”,发出指令后及时将双手挡在孩子眼睛的左右两边,用手挡住孩子眼睛的余光(但不要和孩子发生身体接触),让孩子朝教者所期望的方向看。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教者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强化,并要说明原因,让孩子明白我按教者的要求“看”了就可以得到奖励。如果孩子在辅助下仍然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教者可以重发指令:“看……”,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如果孩子连续3个回合在这种辅助下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教者应该考虑使用其它的辅助方式。
注意:教者发出指令后要及时辅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最好在2-3秒钟之内辅助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建立孩子听到指令后及时做出反应的意识,最多不超过5秒钟。教者将双手挡在孩子眼睛左右两边的时候,一定不要和孩子发生身体接触,避免孩子产生不舒服的感觉,特别是存在触觉敏感的自闭症儿童。
2.教者发出指令:“看……”,发出指令后及时让手中的物品发出声音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教者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强化,并要说明原因,让孩子在正确反应“看”和结果(得到强化)之间建立联系,让孩子明白我按教者的要求“看”了就可以得到奖励。如果孩子在辅助下仍然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教者可以重发指令:“看……”,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如果孩子连续3个回合在这种辅助下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教者应该考虑使用其它的辅助方式。
注意:该方法对部分听觉能力好于视觉能力以及好奇心较强的孤独症人会非常有效,所以是否采用该方法要视孩子的学习特点而定。教者所选择的教具必须能正常发出声音,例如:能捏响的玩具鸭。教者在训练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学会正确对待物品,不要教授孩子错误的行为,因为孤独症人的是非判断能力较弱,所以教者的所有示范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对的”。例如:教者可以选择玩具鸭捏出“嘎嘎”的响声,而不能选择陶瓷或玻璃器皿敲打/摔打出声响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3.孩子不能按教者的要求看,教者应该根据回合操作教学法的原则停顿。教者在第二个回合可以将指令转换为“拿…”、“放…”或“指…”的操作性指令,在孩子完成指令的过程中,教者要确定孩子看了以后,才让孩子成功。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教者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强化,并要说明原因:“你看着拿/放/指…,所以我奖励你…”,让孩子明白我看着做才能成功,如果眼睛不按要求看着做是不能成功的,按教者的要求看着做出正确反应以后才可以得到奖励。如果孩子对第一次的操作性指令无反应,教者可以重发刚才的操作性指令,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如果孩子连续3个回合对操作性指令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教者应该确认孩子是否建立了跟随指令的意识,或者考虑使用其它的辅助方式。
注意:该方法对接受过正确的、系统的ABA训练,已经建立了跟随指令的意识并且能较好地跟随指令的孤独症人会非常有效。如果孩子没有建立跟随指令的意识,对于操作性指令都不能跟随指令做出正确反应,建议教者先帮助儿童建立跟随指令的意识,提高儿童跟随指令的能力。目标的转换不等于目标的放弃,教者要清楚地知道从“看…”转换到完成操作性指令,最终还要回到按要求“看…”的目标上去,如图所示:“看…”→操作性指令→“看…”。
4.教者发出指令:“看……”,发出指令后及时将物品或教者将自己的脸出现在孩子面前,为孩子创造容易成功的机会。孩子做出正确反应后,教者要及时给予有效的强化,并要说明原因,让孩子在正确反应“看”和结果(得到强化)之间建立联系,让孩子明白我按教者的要求“看”了就可以得到奖励。如果孩子在辅助下仍然不能做出正确反应,教者可以重发指令:“看……”,重复上面的操作过程。
注意:教者发出指令后要及时将物品或教者将自己的脸出现在孩子视线正前方1市尺左右的位置,教者在面对面训练孩子时,一般都需要教者“移驾”。教者在使用此方法时,经常会因为是我(教者)将刺激物移到你(孩子)的面前,而不是你(孩子)主动看的,所以孩子有了目光接触反应也不给予强化。希望教者在使用此方法时,要正确理解正强化及其意义:通过给予奖励性的刺激,促进正确行为反应的增长,帮助孩子体验到与人交往(如学习活动)的快乐。此方法是我在教学中百用百灵的方法,只要教者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明白使用此方法的目的:现在“移驾”到他的前面让他有目光接触反应,是为了将来我(教者)不需要任何的移动他都能按要求看。这样教者才能使用好此方法,并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
以上列举的四种方法是训练中常用的方法,有时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有时却需要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才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教者在训练中需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特点及配合情况选择有效的方法和制定方案。
训练中要注意的四个要点:
1.目标的设置。
教者在训练的开始阶段要客观地评估孩子具备的能力,孩子对什么事物感兴趣,对什么事物不感兴趣,感兴趣的事物一般能持续注意多长时间。教者在了解了孩子的基础能力后,再根据孩子的能力设置合适的目标。训练中要明确期望行为标准,这样在训练中才会清楚地知道孩子的反应要不要给予强化,应该给予多少的强化。教者在训练时应该先通过以上的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通过强化的手段使其对该事物产生兴趣,待孩子对该事物产生兴趣以后,再逐渐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延长孩子持续注意的时间。
2.强化的使用
行为训练(ABA)的核心是强化,强化的正确使用是训练有效的关键。任何能力的习得都是通过强化而习得的,当您使用以上的方法成功地让孩子注视某物/某人后,应该及时给予有效的强化,帮助孩子习得/提高注意力。结合目标设置,教者在训练中应该熟练使用区别强化的技巧,孩子的行为反应达到了期望行为标准就给予最多的、最强的强化,接近期望行为标准就给予较多的、较强的强化,远离期望行为标准就不给予强化。
3.辅助的消失
以上的四种方法都是辅助孩子按要求注视某物或人的方法,当您使用这些方法成功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通过强化的手段使其对该事物产生兴趣后,您就应该及时地减弱辅助的强度,直至辅助的消失。我们最终的目标是孩子不需要任何的辅助/提示都能主动关注身边的事物,并能持续关注,进而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观察能力。
4.关注对象的扩展
教者在训练中可以多从自闭症儿童感兴趣的事开始吸引和提高孩子的注意力,逐渐扩展到更多的事物。
二、游戏方法汇总
1、躲猫猫
与孩子近距离玩躲猫猫游戏。可以用窗帘、毛毯、棉被等辅助。把自己或孩子包裹起来,发出声音吸引孩子注意力,猛然掀起窗帘/毛毯/棉被等,家长一定要寻找与孩子的眼睛对视,并向孩子传递愉悦的眼神和情绪。孩子自然而然会被吸引并与家长进行互动。这个游戏还可以泛化到其他场景中,游戏时逐步拉开与孩子的相互距离,由近及远,最终达到让孩子能在较大的空间内聚焦搜寻家长位置的目的。
2、照相
自闭娃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照相时不知道眼睛聚焦看镜头。经常用手机记录孩子成长经历的家长可以以相机或手机作为辅助工具。照相时用声音或语言提示,在相机/手机旁以孩子感兴趣的玩具或物品吸引孩子的眼神聚焦到相机/手机周围。坚持训练一段时间后,逐步撤销玩具等辅助物,同时缩短语言提示,慢慢地孩子就知道照相要眼神聚焦看镜头了。
3、追球跑
找一个网球大小的,会发光的弹球。选择傍晚跟孩子饭后散步的时候。找一处平坦开阔的草地,把弹球轻轻扔向远处,让孩子寻着光源追球跑,也可以有意把弹球扔进草丛,引导孩子寻找。这个游戏对训练孩子眼神的聚焦有很大帮助。
4、吹泡泡
吹泡泡的游戏可以训练孩子的多种能力。先由家长吹出单个单个的泡泡让孩子注视,这个过程可以训练孩子的数数能力。家长也可以单个泡泡和多个泡泡交替吹出,让孩子辨别“多”和“少”的概念;家长还可以与孩子轮流吹出泡泡,训练孩子游戏轮流等待的意识……孩子都喜欢泡泡,在整个游戏过程中,孩子的眼睛会自然而然地追随着泡泡,眼神的追视能力会经由这个游戏得以加强。
5、训练孩子的联合注意能力
对于正常孩子而言,家长在孩子面前指着一个玩具,孩子往往会顺着大人的手势与眼神去看。不仅如此,还会再扭过脸来回看大人,从而发生眼神的交流。这个能力叫做“联合注意能力”。自闭娃的这种眼神交流能力普遍缺失。可以这样训练:家长用手指着一件孩子感兴趣的物品,同时语言提示,以引起孩子的注意。要求孩子在看了这件物品后再与家长有眼光的接触。只有在孩子与家长有眼光的接触后,才能把这件物品拿给孩子,同时给予奖励。否则就将这个玩具收起来一会。
6、善用“图优效应”
色彩丰富的图片是训练孩子眼神聚焦的好办法,同时也能吸引孩子的专注力。每天安排10-15分钟,让孩子一张张卡片进行辨认,孩子眼神的聚焦能力会得以改善。生活中还有很多训练的机会:飞机从天空飞过,指导孩子眼睛追视飞机;远处,爸爸或妈妈慢慢向孩子走过来,引导孩子辨认;把孩子喜欢的玩具藏在一堆物品中让孩子寻找……眼神能力是童子功。特别是低幼自闭娃,我们要尽快帮助孩子打好这个基础。
转自星宝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