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7-12-06 08:18:04]
沟通伙伴”是詹姆斯·麦克当纳教授经过30年临床治疗及研究总结出的一种治疗沟通发展障碍的理论,对正在学习沟通的人都适用。它主要探讨的是大人与孩子该如何互动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发展,以及孩子该如何跟同伴互动从而提升沟通交往能力。文章节选自麦克当纳教授所著《让孩子开口说话》。
人际关系是发展沟通的要素
了解自闭症患者的人都知道,不管他们认知,技巧或肢体上的能力有多好,其社交和沟通技巧都很有限。我们发现他们的主要问题,是下列五个发展阶段中的其中之一,有的人问题不只一种:
1. 和其他人玩游戏
2. 主动互动
3. 谈论双方都知道的话题
4. 运用语言交谈
5. 社会认可的长期人际关系。
不论主要的担忧为何,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他们缺乏融入社会的伙伴关系。台面上的问题可能是说话、语言或沟通障碍/迟缓,其隐含的重点通常是他们有和他人发展处人际关系的需要。因此,主要的问题不是“我们的孩子要如何学会说话”,而是“他们要如何发展人际关系,帮助他们使用社交语言”。
“沟通伙伴”计划发现,既然社会关系对于真正的沟通来说那么重要,我们就必须考虑大幅改变对待自闭儿的方式。这个改变和我们研究超过三十年的问题有关:
-
自闭儿能透过学习拥有沟通良好的人际关系吗?
-
孩子如何从封闭的世界走向互动良好的世界
-
孩子学会说话以前需要什么?
-
帮助孩子沟通的适当时机为何?
-
孩子如何发展处自然的社交语言?
-
如何帮助孩子成为客气有礼的人,且能顺利与他人交际往来?
-
孩子沟通时,效果最好的地点和对象?
以上的所有问题隐藏着一个核心问题:想独立于他人交际、沟通,需要什么样的人际关系?许多临床和教育计划似乎假设孩子已具备社交和沟通技巧,能运用所学的课业知识。然而,当我们检视“正常”孩童的教育时,学校通常希望把孩子变成学生之前,孩子就有社交和沟通技巧了。在孩子成为学生以前,需要先成为一个社交的人,如此一来,他才会有一个社交环境,让他运用和练习身为学生时获得的知识。
艾尔坎提醒我们,有一个问题很泛滥,他称作“错误教育”,意思是在孩子拥有稳定的社交关系基础前,就把课业和竞争目标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知识学了一堆“马戏团把戏”,并不会把所学融入社交学习的结构中。上述他指的是正常发展的孩子。如果把同样的观念放在自闭症的孩子身上,破坏性更大了。我们深信,如果没有真正的人际关系,不论获得多少知识和技巧,他们的生活都会受到极大的限制。
研究发现了一项儿童和成人能力的核心,能加强稳固社会依附关系(译注:指婴儿及照顾着的情感连接,例如婴儿主动亲近照顾他的人)。成功的人际关系,其关键似乎是孩子和成人玩伴之间的互动活动。
重点在孩子不能独自发展,必须在人际关系中发展,在这段关系中,孩子和成人双方都为了孩子的发展贡献心力。现今研究显示,孩子成功的人际关系有一连串特征,从婴儿时期开始,这些特征陆续表现在孩子整个人生中。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相互回应关系”要素,可以有效帮助孩子社交及沟通。从一开始非语言的游戏到文明的对话,这些策略在孩子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很有效,精简又实用。
平衡原则
在这些相互回应关系中,最重要的是平衡原则。
平衡原则指的是在平衡互惠的互动中发展沟通。
孩子互动的频繁程度,决定了孩子学习沟通的水平,而且这互动要是平衡的关系,能让孩子的参与程度和大人一样。我们的研究发现成人和儿童之前的互动非常不平衡,成人的动作和沟通比孩子多很多,几乎不给孩子一点沉默等待的时间,并且影响孩子,让孩子学习时变得被动,缺乏互动。
平衡牵涉到等待,轮流和邀请孩子分享互动。
孩子独自一人是无法沟通的,这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然而,自闭儿童实际上花很多时间独处,或没人理他所以才如此。沉溺在自我的世界通常是自闭症的一部分,因此会有严重的沟通问题。为了达到沟通的目的,孩子需要有平衡互惠的伙伴关系。
基本的概念是:如果成人能成为孩子主动跟他玩的玩伴,双方经常一来一往的互动,孩子就会向成人学习。如果其中一人完全掌握互动情况,这种单方面的互动就无法帮助孩子沟通。
几位儿童发展的学者指出,如果孩子经常和其他人”共同参与例行活动”,这些人能依照孩子的能力和孩子互动,孩子就能在两人关系的情境中展。许多人觉得自闭症患者或这类的人有人际关系的障碍,这是因为这些孩子和伙伴之间很少有平衡互惠的互动。虽然很多人认为除非症状大为减轻,否则自闭症的孩子不可能拥有人际关系,但我们的经验却极不赞成这个看法。
我们发现无论孩子症状减轻的程度为何,只要伙伴进入他的世界,并加入他会做的活动,孩子就有办法拥有一些人际关系。这些通常需要大人大幅改变互动方式及期望。我们发现改变是做得到的,只要大人让自己成为上述中的伙伴,有意义的社交和沟通就指日可待。
在我们和亲子的合作中,我们鼓励家长不要以为孩子会独自发展,其实孩子是在亲密的亲子互动中发展。因此,他们的任务不是教导孩子,而是进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同发展。当进入孩子的世界,并和他建立更平衡的关系时,会有三个情况:互惠、权力平衡、情感亲密。
如果双方在能互动中影响彼此,不是单向互动时,那么你就做到互惠原则了。和自闭儿相处要维持一来一往的互动,可能会是一段很长的过程;至少,孩子的伙伴一开始得先接纳很多打破常规的行为思维。
我们的目标是希望有真正的交流,而不是期待孩子的举止正常而已。在互惠的互动中,双方要互相回馈,好让彼此知道该怎么交流。这可能需要一点技巧,但孩子在人际关系中需要和别人一起学习,这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如果缺乏主动自发的社交学习,孩子的学习将会局限在别人教导的范围内,无法透过整个社交生活来学习。
另一个平衡原则的特点是轮替。如果你和孩子互相轮替,双方都有机会影响对方。和语言发展迟缓儿的互动中,我们很少看到双方轮替互动。大多都是轮到父母时,孩子只扮演被动没反应的角色;或者孩子掌控大部分的互动,父母只在一旁观察。
我们观察孩子轮替互动时发现,这互动经常是指导式的交流,例如一连串的问答。技术上来说,这种互动也算轮替,但并非每一方都可以带头及回应,所以意义上来说,这不属于互惠交流。轮替可以容许互动中维持权利的平衡,孩子不仅得到他需要的主动参与权,也可以经常得到大人的回应。
想拥有成功的人际关系,轮替互动不可或缺,如果孩子没有早点看清这一点,要学会轮替互动可能会变成长期的目标。我们发现孩子在早期游戏中学习用肢体轮替互动时,他们通常比较遵守社会规范。好像他们知道为了公平起见,社会互动需要维持平衡,互动时双方都不能太过掌控局面。
孩子在每个社会发展沟通阶段,都需要学习互相轮替。在一段对话中,如果一方抢尽风头不让对方参与,很容易阻碍对话的进行。因此,互动、非语言沟通、语言、对话、文明行为这五个阶段,维持平衡的轮替最为重要。
平衡互动的优点之一,是可以减少严重阻碍孩子发展的自我沉溺行为。轮替互动虽然一开始看似肤浅且需要技巧,却非常重要。这可以说服孩子相信,如果想被社会接纳,一来一往的互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要的。父母一开始在维持互动关系的平衡时,会先轮到他们自己,然后等孩子用他办的到的方式回应。
家长在等待时,要让孩子知道他会接受孩子能力范围内的表现。帮助孩子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严肃看待轮替互动这件事,自己做完了以后,等待孩子完成他会的事,孩子就会知道轮替互动时绝对必要的。
本文内容来自《让孩子开口说话》,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