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的语言教学模式(一)
  • 信息来源:http://www.cnautism.com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3-09-20 09:33:15]

 一、提示和消弱的技术﹝prompting and fading techniques﹞ 

Bricker是提示和消弱的创始者,该技术早期用来教导严重语言障碍儿童对语言的了解。简单的指令如“来,去”“坐下,站起来”等简单的字。然后,再用动作的提示使其了解。当儿童慢慢了解语言的意义,动作的提示随之逐渐减少。若儿童已学会一些指令,可应用这些指令教导儿童认识东西的名称。开始学习指认东西时,只出现某特定的东西。学会指认东西无误之后,再从两样东西中选取某特定的对象。学习分辨东西,刚开始应以差别较大的东西供其辨认。例如形状,功能,颜色,名称差别较大的物品进行练习。尽量将错误减到最低限度。随着儿童对语言的了解及反应,动作的提示可逐渐的减少。 

一旦儿童学会分辨两件物品的差别后,教师可增强较复杂多样的东西予以辨认。例如分辨相似音的东西,如书本,梳子;相似形状的对象,如狗,羊;相似颜色的东西,如蕃茄,苹果等。训练中应尽量在自然的情境中教学,尽量鼓励儿童在日常生活环境中指认周遭的东西,如指出书本中图画的不同,从一堆玩具中挑出指定的玩具或指出餐桌上特定的食物等。 

二、使用增强原理 

此为应用增强的理论,使用增强的方法以教导儿童语言的了解。首先,找出儿童的增强物,即喜好的东西。当儿童说对了话,或回答正确的问题时,就给予增强物做为鼓励。此法对于语言和沟通技能有缺陷的自闭症儿童来说,需要谨慎的应用。选择增强物应尽量避免用食物,因为自闭症儿童具有固执行为,一旦养成有食物增强才说话,将来很难改变其行为,而隐藏的牙齿伤害或养成不良的饮食习惯也是需要避免的。以下为增强原理的训练模式: 

1. 波马可原理﹝The Premack Principle﹞ 

指利用儿童某些固执性的活动作为增强物以达到期望的行为。例如,一位十一岁的儿童,为了使他能在说话课内合作的学习,使用儿童最喜爱的咬管子作为增强( Howlin & Rutter, 1987)。这种方法是由波马克( Premack )1959年首先提出,故称为波马克原理。此法的应用对于自闭症儿童效果不错,因为许多自闭症儿童不一定对一般的增强物如赞美,玩具等有兴趣,在很难找到儿童喜爱的增强物情况下,可试用此法。 

2. 维持增强物的效果 

开始实施增强原理已建立某些期待的行为或学习新技能时,必须要找对增强物并维持它的效果。第一,增强物必需要简单、清楚,让儿童容易了解此增强物与期待行为的连结关系。当儿童对期待的行为做出反应时,要立即给予增强物。第二,增强物的给予必须要一致性,即是每一次有好的反应,就应给予。由于增强原理的应用,很多在家里使用,当家长很难找到增强物给予立即增强时,可和儿童沟通,随机调整增强物的使用。 

3. 减少外在的增强物 

运用增强原理教导新技能的最初阶段,使用增强物的次数往往很高。一旦学习的情况进步了增强的次数就要减少。有的可延长时间增强有的可用累积次数方式增强。在自闭症儿童的语言训练方面,开始阶段宜用固定增强方式,然后再用间歇增强。可能的话,让学生学习自我增强,由大人给予的增强也就随之可减少。 

4. 养成的过程 

虽然增强原理用在语言的教学有不错的效果,然而,它必须已有适当的语言能力才能实施。养成的过程是原来没有这些能力,运用养成的方法来建立语言的能力。首先,要先评量儿童语言和沟通能力的长处和缺陷。依据其长短处再设计养成的计划。养成的过程,应考虑小步骤,绝不可操之过急。训练语言的开始阶段,需要以提示法来引导说话。提示的方法可用口语或用肢体语言,同时采立即增强方法。 

 

http://www.cnautism.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