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是打通自闭症(自闭症)儿童与人沟通的桥梁
  • 信息来源:http://www.cnautism.com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3-04-08 15:05:57]


    全世界不分地域与种族,孤独症儿童的表现惊人的一致,诊断的主要标准也是大致相同的。孤独症儿童表现出的种种可观察的障碍,既成为人们诊断自闭症的标准,也成为教育训练要纠正的问题。

   而人们直观观察到的所有障碍,可以说都是一种现象,比如异常行为、重复语言、目光游离、注意力短暂、情绪无常等,这些现象导致了自闭症儿童的沟通障碍,最终使自闭症儿童融入社会困难,使他们的社会融合性丧失。其实,可怕的不是自闭症儿童这些表面的异常现象,可怕的是这些现象导致的最终结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孤独症孩子到底失去了什么?孩子失去的是与人交往的内在动机,失去的是与人交往的正常行为,失去的是人的社会性。所谓社会性,就是个体在与人的交往中,能够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去建立恰当的人际关系,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社会性差异反映在孩子对人与人关系的理解和把握上。人与人的关系,首先是自己和其他个体、和自己所在群体的关系。这种关系不管孩子是否认识到,它都客观存在,只有孩子能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些关系的时候,孩子才具有了社会性。一个两三岁的婴儿,能够知道母亲是给予自己温饱和安全的人,而母亲的这个“功能”是别人没有的,自己要从母亲那里获得温饱和安全的满足,必须让母亲高兴,于是,根据这个认识与理解,孩子会在母亲不高兴的时候停止哭闹,通过自己行为的主动调节,有意识地让母亲高兴起来——这就体现了孩子对自己和母亲关系的把握,这就是人的社会性。在家庭生活中,要求孩子用餐的时候负责为家人拿取餐具,让孩子理解自己拿取餐具的行为和家人用餐的关系——这样一个被孩子理解的“拿取”行为,就是孩子社会性的表现。

任何技能、任何行为,只有建立在自己与他人联系的基础上,才具有社会性;建立社会性的技能与行为,才是孤独症康复训练要追求的核心目标。语言训练、动作训练、行为训练、注意力训练、认知训练等,一切的一切,都是打通孩子连接他人的渠道,而不是为了训练而训练。如果我们训练了孩子的语言,而孩子不能把学到的语言用于人际沟通,那么这种语言训练的价值就是零。

 

http://www.cnautism.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