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http://www.bjgdz.com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2-04-05 14:42:52]
1.仔细观察,认真分析。首先要观察儿童的固执行为发生的频率、程度以及对儿童及其周围人物的影响等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其次,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病程、接受训练情况,认真分析儿童的固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进一步分析其矫正的可能性和矫正程度。再次,观察、分析儿童固执行为出现时,其周围人员的态度、处理方式,并认真听取意见,为制订处理计划打下基础。
2.体谅儿重,周密计划。固执行为仅仅是一种表象,其实它真正反映的是孤独症儿童对新事物的学习困难、对新环境的适应或转变等等方面的困难。因此,指导者(家长、老师)应体谅儿童所面临的困难,把自己降低到儿童的认知水平,站在儿童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处理方法,从儿童当前实际和发展水平仔细地考虑儿童的行为是否需要处理、首先处理哪些问题或重点处理哪些问题,然后根据计划协助儿童加强对环境及转变的适应和理解,逐步帮助儿童适应转变。
3.正面鼓励,逐步提高。有计划地让儿童逐步适应各种转变固然重要,但正面鼓励也是不可忽视的。过份强迫儿童接受新事物或适应新的转变,不但会引起儿童的不满情绪及抗拒反应,更会给儿童带来不愉快的经验,甚至是痛苦的体验,进而加深儿童对日后新事物的抗拒,令指导者在处理上更加困难。
与其令儿童及指导者都不愉快,何不采取正面的处理方法?所以,在指导儿童接受新事物或适应新的转变时,就要从他有配合意识开始,到他愿意接受新事物或适应新的转变(哪怕就是一点点),每个步骤都要立即给予实质性奖励,以鼓励儿童继续努力,让儿童有一个愉快的经验。
如:儿童坚持走固定路线,当儿童走过一段新路线后立即称赞其合作精神,并给儿童买一件他喜欢的物件(如:小食品等)作奖励,然后再让儿童走原来的部分路线。这样多次反复即可纠正儿童走同一固定路线的行为。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指导者可以先将对儿童的要求降低到他较能接受的程度,在儿童适应后再逐步提高要求,如减少物质奖励,而代之以社会性强化。
4.逐步适应,持之以恒。孤独症儿童对其所面临的困难极度缺乏处理的灵活性,而且对指导者的旨意也极难领会和接受。指导者要在充分体谅儿童的基础上低起点、小步子,循序渐进地协助儿童逐步适应新事物或转变。指导者千万不可操之过急,或要求儿童立即适应。同时,指导者也不能因儿童的某些反应(如:不安情绪、进展缓慢等)而轻易放弃。儿童过分抗拒,可能反映指导者的步伐太快或方法不妥,使儿童接受不了。因而,指导者应经常检讨自己的方法和手段。即使在成功处理儿童的某些行为之后,儿童又以其它形式表现出来,指导者也不要灰心,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一定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一定要持之以恒。
5.操作固执,利用固执。对经常会拿着特定物件的儿童,在处理上应朝对象物逐渐消减的方向操作。如:对儿童常拿的布制品渐渐剪掉,使之愈变愈小,到最后只能拿一小块,直至没有。这是最常用的办法,即所谓“寸剪法”。如果是经常拿书本,可逐渐撕掉纸页,也可用手撕、用脚踩的方法使书本变得破烂,让儿童感到厌倦(但应注意不能让儿童盲目地模仿);玩具车或迷你型电车则将螺丝拿掉等等。
对固执于闻气味的儿童,可用改变其行为产生频率的方法加以指导。例如:对喜欢闻蜡笔气味(高频率行为)的,可引导他用蜡笔在纸上划线或图形(低频率行为)后再让其闻纸上蜡笔气味。如此反复,本来拿起蜡笔就想闻的儿童,会先在纸上画完线条或图形之后才做闻的动作,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变低频率行为出现的次数和方式,以前高频率出现的闻蜡笔行为会逐步减少,直至最终消失。
固执行为不仅反映儿童对新事物或转变所面临的困难,而且它与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缺陷相关联。在处理或改善儿童固执行为的同时,应有大量的时间,充足的体力和百般的耐心,加强对儿童更多的学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