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1-10-11 16:18:15]
然后他又以母子依恋行为障碍为中心,设计出24个项目构成的“孤独症乳幼儿早期行为表”。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http://www.bjgdz.com
对孤独症儿童进行早期干预的方法
(一) 早期诊断——早发现才能早治疗
目前对于孤独症的诊断,目前国内常用的诊断标准是 DSM-Ⅲ诊断标准(1995年),但它的描述太粗性,也太专业化,如果等到一般的父母觉察出儿童的异常常常是已经很迟了,儿童的表现已经很明显了,这对儿童的康复是不利的,必须及早发现才有利于儿童的治疗。Call曾经具体孤独症儿童早期的行为特征如下:
1月:无视线的对视。哺乳时婴儿没有相应的肢体姿势。
2-3月:不关注周围人的面容和声音。成人与婴儿玩耍,或逗惹,拥抱婴儿,或给婴儿穿脱衣服时,婴儿均无相应的行为反应。
3-4月:不出现社会性微笑。避开他人的视线。被拥抱时表现出拒绝他人的姿势。
4-6月:不关注周围的人。面部表情无变化,如同“机器人”一般。或者,经常是愁苦,不愉快的面容。
6月-1岁: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过分关注周围的声和光。自发性活动少。不会喃喃自语,而多表现为机械性单调的声音。明显偏食。经常有奇怪的手指活动。无分离性不安。
1- 2岁:不会模仿电视节目内容。无视线交流。不答理周围同龄儿童。有各种重复刻板动作和自伤行为。每天都仪式地摆弄玩具,即使成功地完成,也无相应的愉快表情。不许别人改变事物的固定模式。睡眠和进食都无正常规律。
内容如下:1.被逗惹时不看逗惹者,也不笑 2.对轻微的声响很敏感 3.听到很强的声响也无惊吓反应 4.喃喃自语少 5.不认识经常接触的人 6.即使无亲人在身边,一人独处也不在乎 7.不追逐亲人 8.呼唤其名字时,只是答应,却不回头 9.面部表情不丰富 10.很热情地被逗惹时也不发笑,或无愉快的表情 11.被拥抱时无相应的姿势 12.无视线交流 13.不会用手指着某物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14.2岁后还不会说话,或者即使会说话,也无交际性言语 15.1岁前就已会说的有意义言语又逐渐消失 16.不会模仿电视节目中的人物或他人的动作 17.长时间盯着自己手指的动作或手的晃动 18.对周围发生的事一点不感兴趣,一人玩耍 19.不愿加入其他人的游戏活动中去 20.不会做模仿性游戏 21.反复地做某种动作或游戏 22.与大人牵手一起外出时,放手后便不知道将去哪里 23.无故大笑或突然发笑 24.入睡和觉醒时间无规律。
Call的这两种描述都可以作为家庭对幼儿孤独症进行早期诊断的方法,但将这两者对比来看,
前者是依儿童月份表现来看的,后者是依孤独症的普遍表现来看的,父母们在对自己的孩子进行诊断时可以把这两个量表结合使用。
另外,在我国,还有人提出了孤独症的下列18种表现,认为如果有其中的7种以上行为就该怀疑有孤独症倾向了,这18种表现是:1.对声音没有反应;2.难于介入同龄人;3.拒绝接受变化;4.对环境冷漠;5.鹦鹉学舌;6.喜欢摆弄物品;7.莫名其妙地发笑;8.抵抗正常学习方法;9.奇怪的玩耍方式;10.动作发展不协调;11.对疼痛不敏感;12.缺乏目光对视;13.特别依赖某一物品;14.不明原因的哭闹;15.特别好动或不动;16.拒绝拥抱、亲吻;17.对真正的危险不惧怕;18.用动作表达需求。这个标准制订得也还科学而具可操作性,也很适合没有专业知识的父母们使用。
(二) 早期家庭训练
在对儿童进行初步诊断认为儿童确实可怀疑有孤独症的倾向后,父母们还应该带孩子去孤独症的专业诊断部门去进行确诊,如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中心就有一套自己编制的诊断量表,一旦儿童被确诊为孤独症就应该及早进行训练了,一般专业的训练费用比较昂贵,而孤独症的训练长期的,而且很多训练机构不收3岁以下的儿童,所以家庭是早期训练的最佳场所。
1. 思想准备:孤独症可能是一种终生的疾患,它的治疗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父母必须对其长期性有心理准备,知道训练并不是可以一时凑效的,绝不能急一时之功,要接受事实,克服心理不平衡状况并妥善处理孩子的教育与父母工作生活的关系,化爱心、耐心、恒心为动力,积极投入孩子的教育、训练和治疗活动中去,还要准备一本孩子发育行为或治疗教育观察记录本,以便于发现训练中的问题,并要和医生建立长期的咨询合作关系。
2. 心理治疗
(1) 心理安抚:虽然孤独症是父母冷漠产物的观点已经被证明是错误的,但孤独症的孩子确实表现比较敏感,粗暴地对待他们无疑是不明智的,因此对待孤独症的婴儿,母亲做出特殊的努力去拥抱他,吻他,抱着他走来走去,同他说话,使他具有正常儿童一样的经历。 母亲要尽量多与婴儿说话,即使孩子根本不注意母亲的言语,也要努力地对着他们的耳朵低声说话。总之作为父母要多同他握手、擦背,贴脸拥抱,讲话以及身体上的各种戏弄游戏,以期使儿童慢慢对人们的亲近比较接受,从而开始与他人的交往。
(2) 游戏角色扮演:据研究,孤独症儿童的一个心理缺陷是对别人的心理缺乏推测能力 ,而游戏中的角色扮演可以训练儿童的这一能力,因此可以多与儿童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利用游戏改善交往。首先要与患儿建立亲密关系,要观察和关心他的兴趣、爱好,做他感兴趣的事给他看。以后逐步扩大患儿交往范围,待患儿能参加集体游戏时,游戏内容要逐渐注入购物、乘车等日常活动,让患儿扮演不同角色,在角色的扮演中学会推测他人的心理,同时也可以掌握各种角色的行为方式,学习各种社会规范,使他们逐渐学会如何与人进行交往,完成日常活动,为成年后的自立打好基础。
行为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行为问题一般也是比较多的,因此要对他们进行行为训练。孤独症儿童的行为训练可改善其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帮助患儿自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训练注意。用一些患儿感兴趣的教材,要求他注意并正视说话人的脸,主动注视其目光,并逐渐延长注视时间,反复多次,并及时给予强化使患儿在“一对一”情况下,对对方的存在、言语、目光等有所注意。
(2)模仿动作。让患儿模仿动作,如广播操等。使他们意识到别人的存在。
(3)姿势性语言的学习和表情动作的理解。帮助患儿学习姿势性语言如点头,摇头等,给患儿做出示范,要求其模仿,然后反复训练,直到能理解为止。此后可利用实际动作或画片训练患儿理解身体动作及表情,并对患儿的正确回答及时予以强化,逐渐减少提示,直到能正确辨别和理解为止。
(4)提高语言交往能力。可利用情景或利用患儿提出要求时进行, 反复训练使患儿在想满足某种要求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其次,可让患儿进行传话训练,传话开始宜短,之后逐渐延长,如此训练将使患儿能主动与他人建立关系,改善交往。
4. 言语训练:语言障碍将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此要尽力去训练,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呼吸训练。在行为中加入由口吐气的动作,这样才能顺利进行发声训练。具体可利用吹蜡烛、吹纸青蛙等来增加患儿的兴趣。在训练中要反复示范及时给予正性强化,如赞扬,给糖果等。
(2)口型和发音训练。让患儿很快学会模仿口型和发音较为困难,可先从让他模仿一些身体大动作开始,逐步过渡到口型发音的模仿。在训练中注意使用综合的方法,如让患儿触摸喉部来感受发声时声带的震动、把患儿的手放在嘴前来感受气息的强弱等,对患儿未经特别训练之前的偶然发音要立即给予鼓励,以增加自动发音的频率。
(3)单词训练。从模仿说出实际物品的名称开始,物品最好选择患儿感兴趣的食品或玩具,待能说出实物名称时可过渡到卡片。对一些动词,可通过动作去学习。
(4)说句子训练。可利用患儿的一些要求进行,句子开始要简短,之后逐渐延长,最后加入一些表示礼貌和客套的词。
(5)复述和对答能力的训练。可训练患儿听训练者念句子或文章,然后正确加以模仿和复述,在患儿能复述20字以上后,可利用画书或日常情景训练他的对答能力。
(6)朗读文章及表达能力训练。对于已经入学或认识一些文字的患儿,可让他朗读一些有简单文字说明的画书或配有一定图解的故事,然后请他复述故事并针对故事内容进行提问。
(7)语言理解能力训练。在单词训练阶段即可开始语言理解训练,如利用让患儿从若干卡片中选择出要求的卡片来进行。
(8)文字训练。用文字卡来进行训练,目的是使患儿除了认识文字外还会将文字与读音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