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 >>训练辅导
音乐治疗自闭症社交障碍
  • 信息来源: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1-09-29 11:01:51]

  
  一、研究背景
  
  自闭症(autism), 又称孤独症, 是由堪纳(Kanner) 在1943年发现并命名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DSM—Ⅳ) 把它划为四种广泛性发育障碍中的一种障碍。自闭症的典型症状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人际互动方面的质变, 如拒绝与他人眼睛对视, 无法正常地发展同伴关系, 缺乏与他人自发享受兴趣的能力;②交往方面的质变, 不能通过非语言交流来弥补因语言迟滞或异常所造成的缺陷,即使讲话也缺乏交谈的技巧, 语言和游戏重复或定型化;③行为和兴趣狭窄, 只限于某几种, 并且重复刻板。通常发病于3 岁之前。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每一个人都拥有包含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旋律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内省智能在内的八种智能。大多数人都可以在加德纳多元智能论的内涵中,找寻到自己的长处。
  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患有自闭症的人显示出了独特的音乐能力。(Applebaum, Egel, Koegel, & Imhoff, 1979;Heaton, 2003, 2004)。随后的一些研究表明,即使一些患有自闭症的人从未接受过音乐训练,也能够显示出不同寻常的良好音乐感觉。的确,有人认为音乐能力是自闭症的一个基本的因素(Hoelzley, 1993) ,同时美国自闭症研究院院长Dr·Rimland认为,自闭症人士具有音乐能力几乎是普遍性的(Rimland, 1964),尽管他们对外面的世界漠不关心,但他们对音乐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孩子甚至具有超强的音乐感和惊人的辨音能力。
  音乐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的方式,能够提高情感的表达和积极的社会交往。美国音乐治疗领域的先驱E·Thayer·Gaston 认为,从功能上讲,音乐本质上是一种交流手段。音乐治疗是儿童社会化的有效手段,治疗过程中可以给儿童之间创造相互交流的机会。大量的研究文献表明了音乐治疗一直以来就能够改善自闭症儿童的问题,包括:行为上的缺陷;感觉和运动能力;语言和交流;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自立以及生存的能力。治疗师已经应用几个不同的音乐治疗的形式来治疗自闭症患者,包括诺多夫——罗宾斯音乐治疗法、心理动力取向音乐疗法、临床奥尔夫音乐治疗、应用行为矫正的音乐治疗法等。有研究表明,孤独症患儿通过音乐治疗, 在社会行为和人际关系上都有所改善,运动机能和肢体运用的想象方面也有所提高(Goldstein,1964)。
  根据以上的理论和研究,本文以一名自闭症儿童为研究对象,应用音乐治疗的方法,提高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能力。
  
  二、研究对象
  
  (一)案例基本情况
  林某,10岁,男孩,独生子,主动语言较少,对集体活动不能适应,社会交往能力差。其父母均大学毕业,工作繁忙,经商,家庭经济情况较好。2000年4月,经医生诊断为儿童自闭症。2003年9月入幼儿园,歌谣、儿歌背诵较好,但由于不能参加集体活动,干扰正常教学,老师不愿接收,2004年3月退园,现在厦门某自闭症机构接受训练。由于患儿有较高的音乐天赋,现每周接受音乐治疗,一周两次 。经过多方面的观察了解,发现他在音乐方面很有天赋,节奏感和模仿能力都极强,对音乐旋律特别敏感,于是研究者把林某选为本次课题实践研究的对象。
  (二)社会交往障碍
  在实施干预前, 对被试进行社会交往行为方面的观察。在此阶段不做任何形式的干预, 只做观察记录。由研究者对被试进行为期一周的前测观察记录, 具体方法如下:
  在培训机构中对被试的个别训练课和集体课进行观察, 每天观察一次, 每次观察半小时, 看个案在这半小时当中社会交往方面的行为, 做连续观察记录。发现林某对他人缺乏关注, 对同龄的小朋友无任何社交表示;和他人没有主动的目光接触, 被动目光对视时持续时间短暂。注意力短暂,而且不集中。常常不能听从指令和正确回答问题。偶尔会出现尖叫,不顺心时常通过发脾气来达到目的。偶尔还有攻击性行为。这些表现反映了林某对社会交往的反应极为漠然,非常欠缺交流的技能。
  
  三、训练内容和方法
  
  通过在实验之前对林某社会交往方面的观察,研究如何利用林某所具有的很强的音乐能力,通过音乐治疗的手段,对林某进行目光接触、听从指令、集中注意力等方面的训练。每周个别训练2次,团体训练2次,时间为3个月。
  (一)目光接触
  目光接触是社会交流所必需的前提性技能,而自闭症儿童在这方面通常会有缺陷,目光涣散,与人对视时间极为短暂。主动保持目光接触会直接影响到注意力集中和交流能力的发展,因为许多重要的信息是通过非语言的形式传达的。如果没有目光接触,将会失去这些重要的信息。因此,目光接触训练的基本目标是鼓励儿童主动与他人进行目光接触,延长儿童与他人对视的时间。有趣的音乐活动可以帮助治疗师保持与自闭症儿童之间的目光接触。例如在音乐治疗的过程中,首先由一名教师弹奏《你好歌》,引入音乐状态。让林某与身边的每一个同学以及治疗师问好,握手,并保持目光接触,尽量地延长目光接触时间,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让林某通过音乐培养兴趣以便与治疗师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样在活动结束时,让其唱《再见歌》并和每一位同学和老师说再见(目光对视)。
  (二)听从指令
  听从指令是儿童与他人交往时的一项基本能力,自闭症儿童由于对社会交往的漠视,很少听从他人的指令。因此指令听从训练的目标是让自闭症儿童通过语言理解别人的意愿,建立自己与他人有关系的意识,从而促进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训练方法为由训练者发出指令,并指导儿童完成指令,当儿童在协助下完成指令时,立即给予强化。指令的难易程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发出指令的语言要简洁、清晰、明确, 便于儿童理解与执行。训练中要逐步增加指令的难度, 减少协助,并以社会性强化取代物质强化。指令听从的训练可以贯穿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内容要丰富并不断变化,使儿童养成听从指令的良好习惯。
  在音乐治疗活动中,将一个较复杂的指令分为几个简单的步骤。例如,让一名老师在钢琴上弹奏《铃儿响叮当》这首曲子,让林某能够跟着钢琴声,用铃鼓打出节奏。目的是提高配合能力,训练听从指令,培养兴趣以便与治疗师建立良好的关系。首先,让林某学习“站起来”; 当他做得足够好的时候,再教他第二个步骤,“站起来, 拿起铃鼓,两手打开,做预备动作”;当他做得足够好时, 教他第三个步骤,“站起来,拿起铃鼓,准备,跟着琴声打节奏”。当把这些指导语融入歌曲后,就可以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听从连续的指令。连续几次在治疗师的协助下完成指令后,当《铃儿响叮当》琴声响起的时候,林某就能够独立地完成这项任务。弹奏一首自闭症儿童喜欢的乐曲, 这首乐曲便可成为两人沟通的桥梁, 成为自闭儿童和治疗师之间建立感情的基础, 加强认同感, 继而促进治疗及训练的成效。
  (三)集中注意力
  因为缺乏“过滤”不相关刺激的能力,很多自闭症儿童都很难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简单的操作上。音乐治疗师运用听觉、视觉、触觉和其他感觉信号的提示,帮助自闭症儿童加强集中注意力的能力。例如在音乐团体治疗中,我们先让自闭症儿童观看了美国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一个精彩片段,玛莉亚在教七个孩子学唱《哆来咪》这首歌曲。之后分配角色,由这些自闭症孩子分别扮演这七个角色——“do、re、mi、fa、so、la、ti”。再一次观看影片,引导孩子注意观察自己的角色。这样孩子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任务,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林某扮演的是“ti”,当快要到“ti”演唱的时候,我们都要提醒他,有时用眼神,有时喊他的名字,引起他的注意。角色扮演,可促进自闭症儿童语言理解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训练效果与分析
  
  经过3个月的训练后, 林某各方面的能力都取得了一定进步。目光接触训练在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第4周时,林某的目光接触时间较开始时明显延长, 可以达到10s,并且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目光交流。指令听从训练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进展比较顺利。林某由一开始不能完成任何指令,进步到能够听从训练者发出的大部分简单指令, 如捡球、扔垃圾、伸手要物、帮忙倒开水等, 训练结束时林某能够主动地完成扔垃圾的指令, 完成其他指令时也只是需要简单的言语提示。能够非常配合地听从老师和家长的话,并严格按照要求去做。能集中注意力观看别人的表演,专心参加小组的活动,但有时候也会开小差;在小组中与他人轮流参与活动, 能够积极加入小组,在小组中等待开始。
  从以上阶段性评估可以看出,通过音乐治疗的训练后,林某在社交方面的进步是非常显著的。
  
  五、结论与建议
  
  音乐治疗强调的是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自然、平等、尊重的环境,使儿童在音乐活动中的感觉是安全的、自由的,在情绪上是放松的,拥有良好的、愉快的心境;音乐治疗中的关系是平等的,而非传统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音乐治疗在儿童看来是一种自由、愉快的活动,通过音乐治疗能使儿童充分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价值,树立自信心,促进健全人格的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对自闭症儿童社会交往训练总结出几点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训练要坚持长期性和循序渐进性
  对自闭症儿童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有时可能会收效甚微,有时还会出现反复性,但不可急功近利或因此而泄气,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有效果。为自闭症儿童制定训练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以及个案所固有的特点与现状,训练必须分步进行,循序渐进地按照从易到难、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先进行单个环节的训练,然后再进行各个环节的综合训练,按照预定目标一步一步地进行训练,最后达到总目标的实现。
  (二)团体治疗为主,个别治疗为辅
  每个自闭症儿童在社交障碍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独特性,需要训练者对儿童进行一对一的个别化训练,并且要求一个安静、稳定的环境,训练者要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选择训练内容与方式,并制定相应的个别化教育计划,使自闭症儿童学会如何成为团体中的一员。合唱、群舞、合奏乐器等音乐活动是以团体形式出现的,在这一过程中,自闭症儿童以互相交流为目的,学会接受和他人的身体接触,分辨他人和自我,并练习社会化的行为。活动中的面对面、手牵手、互相倾听都是儿童在社会和情感发展方面取得的进步。总之,音乐治疗是儿童社会化的有效手段,可以给儿童间接创造相互作用的机会。集体的音乐治疗过程可以增强自闭症儿童合作、分享、遵守秩序、正确的礼貌行为等体验。
  (三)必须重视对自闭症儿童的早期干预
  以心理学家Jean·Piaget 的儿童发展四阶段论为基础,可把儿童音乐技能的发展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音乐刺激促进该阶段儿童感知动作的发展,通过它,儿童练习并最终掌握一系列重要的发展任务,对于婴儿和处于这一智力阶段的重度弱智儿童,音乐治疗都是十分有效的。前运算阶段(2~7 岁)是 语言和概念快速发展阶段,为扩展音乐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奠定基础。具体运算阶段(7~11 岁),该阶段是提高儿童语言能力,促进同伴交流和协调以及发展高级认知活动的良好时机。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音乐治疗可能在该阶段难以开展,因为他们可能很难发展到该阶段,很难对音乐要素形成合乎逻辑的概念系统。
  (四)治疗内容生活化
  对一些严重的自闭症儿童来说,学习日常生活内容是他们接受治疗要达到的最高目标。因此,治疗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因为取材于生活的内容已经成为他们的经验,现在或将来还要经常体验,如韵律步行、跑、跳、点头、摇头、拍手、跺脚、掰手指等,独唱或合唱洗手歌、刷牙歌、拉链歌、认识肢体歌、课堂规则歌、校歌等,治疗内容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具有极强的实用性。(稿件编号:100413011)
  
  参考文献:
  [1]陈云英, 叶立信, 许家成, 等著. 中国特殊教育学基础[M].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229.
  [2]Applebaum, E., Egel, A., Koegel, R., & Imhoff, B. (1979). Measuring musical abilities of autistic children.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9, 279~285.
  [3]Heaton, P. (2004). Interval and contour processing in autism. 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
  [4]Hoelzley, P. D. (1993). Communication potentiating sounds: Developing channels of communication with autisticchildren through psychobiological responses to novel sound stimuli. Canadian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1,54~76.
  [5]Rimland, B. (1964). Infantile autism. NewYork: ppleton-Century-
  Crofts,12.
  [6]Goldstein C1 Music and creative arts therapy for an autistic child [J] Music Therapy, 1964, 1:135~1381.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361005,电邮:liufengqin19841201@163.com)
  编辑/于 洪 终校/何 妍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 本文来源:北京孤独症康复中心(http://www.bjgdz.com)转载请说明出处: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