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百度
- 作者:杨宗仁
- [发布时间:2011-09-01 09:57:25]
自闭症儿童的个别教育计划(例子)
姓名﹕小陈
年龄﹕16
年级﹕中二级
家庭状况﹕独子,去年由武汉移居香港,与父母同住,小康之家。
于武汉完成小学课程,中一下学期插班入读本校,由父亲口中得知其已于武汉确诊为自闭症,但父亲未有把报告带到香港,并宣称已遗失。
性格﹕沉默寡言
学习需要
教学评估工具﹕
日常观察及The Adult Autism Spectrum Quotient(AQ) 详见附件
学习﹕
该生语文能力不俗,中英文成绩中上,数学更是班中之冠。
沟通﹕
母语为普通话,来港后始学习广州话。至今,广州话发音仍不太清晰,但细心聆听仍能理解其说话。听力方面,一般能理解同学及老师说话,但亦有听不懂的时候。与人对话,不习惯有眼神接触,而且短句为主,一般不多于两句。说话语气较夸张。
社交:
具社交动机,从问卷中可知其希望结交朋友,但主要与班中较木纳一位同学一起,爱跟着那同学走来走去。那同学不在的时候,总爱一个人阅读一本袖珍版之老夫子,不断重覆又重覆地阅读。另外,小陈在问卷亦清晰表达出其与大伙儿沟通时会感到无所适从。…….
行为:
肢体动作颇大,走路头部略向前倾,总是急急忙忙,同学嬉称他为唐老鸭。
并没有违规行为,但较不懂礼貌,当不明白老师说什么时,会大力挥手,然后说﹕都唔知你讲物。老师指正这为不礼貌时,亦能马上改善,但不能持久。
喜好﹕
爱车一族。
总结﹕
该生面对的最大困难明显仍在沟通与人建立关系上,虽然他能与一位同学成为较好的朋友,但与其他同学却有格格不入的情况。
究其原因,大约与其仍未能处理好团体生活,他很可能对于察知互动的社会性线索有困难,无法理解要轮流说话的非语言线索,他并非要抢话说,而是说了一、两句后,再接不上别人的话题。另外,小学时期,多次失败经验让他升上中学后,对团体交谈失去自信,亦慢慢形成他既希望融入团体,但只会躲在一旁的行为。
另一方面,与同学不同的地方成长亦造成其在语言及文化上的沟通困难。
教学策略
针对小陈在沟通及人际关系上困难,校方特别安排两项社交训练项目予小陈参加,期望透过非正式的课堂,以强化其人际及社交技巧。
第一项为剧场教室,以剧场手法和Theory of Mind的理念架构,透过让同学玩集体游戏、撰写剧本、排练及演出话剧去引导学生解构沟通的过程及作出适当的回应,亦透过剧场表演提升学生的个人自信。评估方式为自我观感及沟通学习能力之前后问卷调查。
小组约有十二人,导师为小童群益会之社工,具有相当之经验,进行至今约八次,大部份同学皆能投入训练,剧本已写好,下一次开始排练话剧。
有理论指出,自闭症学生对于较具结构化之活动会较易掌握(Leicester city Council P.12),所以如果我们能把复杂多变的沟通对话变得较结构化,透过模仿、认同与投射,预演一些经常会有之社交场面,确实能有助自闭症儿童,掌握社交沟通的模式,亦可使其了解互动的社会性线索。
团体活动中的相处亦有助于帮助他们发展人际关系的社交技巧,即人际关系技巧,包括发展当中三种重要能力﹕情绪、注意力及交流能力。
当然,戏剧活动有利于制造情境,以帮助他们更容易注意到重要的社交与情感交流的讯息。而活动本身亦潜藏了不少社交技巧,包括﹕实用会话、人际距离、社交语言、非语言讯息及组织技巧。
第一项为午间游戏室计划。游戏室内设置多款玩具,包括棋类、纸牌游戏及遥控车等,而数位于社交上具有困难的同学会会老师邀请成为此游戏室之管理员。计划分成三部份﹕第一部份之核心为训练﹕训练其协助老师管理游戏室,而训练内容实为ILAUGH课程,协助发展学生之社交思考。第二部份之核心为友谊建立,小组中的成员会一起午膳,并于余下之午饭时间一起玩游戏。当训练及友谊建立至较成熟阶段,即开始第三部份—拓展社交网络,将其邀请同学一起来游戏室玩,其身份既为管理员,亦可与同学一起游戏。
午间游戏室计划之教学策略为结合教学与应用之模式,一方面教授同学社交思考的模式,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或情况下所需要作出的「适当」回应和行动。另一方面亦给予一个较自然之场地作实践,指导员亦可在较自然的情况给予指导。
ILAUGH模式为﹕L= Initiation 启动((沟通))= Listening with Your Eyes and Brain 聆听((运用眼睛及脑袋聆听))= Abstract and Inferential 抽象((抽象及推论语言及沟通))= Understanding Perspective 想法解读((了解别人想法与立场))= Getting the Big Picture/ Gestalt 整体观((取得大图画//完整分析))= Humor and Human Relatedness 幽默((幽默感与人际关系)。(社交思考六面睇)
检视成效
小陈起初对两项社交训练项目都愿意参加,虽然都显得不大投入。但当活动过了一半,小陈明显对午间游戏室计划,越来越有投入感,活动进行了十次,除第二次缺席外,其他集会都自动准时出现,而且与其他组员亦开始有所沟通,对多人之对话亦渐能加入。但小陈对于剧场教室却有越来越明显之抗拒,己进行之八次集会中,有三次缺席,而且参加之次数中有多次是老师在放学时间拉他前往教室。而在集会过程中,亦发现其亦是无精打采,并不投入,自发的交互式人际交往未见出现。
由于两项活动均未完结,问卷调查仍未进行,以客观上来说成效仍未能说准,但就日常观察所得,小陈对团体活动抗拒仍然存在,但对在饭桌上三数个人的对话模式,却渐次适应,愿意参与,虽然说话仍旧不多,但在过程中小陈一直在聆听,而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很自然流畅地插入对话,插入点未有打断别人,并有一定的眼神接触。这显示他不少的社交技巧正在进步,亦显示其注意力及交流能力亦有所提升,对团体活动亦渐具信心。
到底是哪一项计划令小陈之社交能力有所提升呢﹖由于两项活动同期执行,所以很难准确地回答,但小陈比较喜欢午间游戏室计划,却是相当明显的。
反思
个人认为这些社交训练计划有别与其他行为改善计划,很多时候老师都会要求,甚至强迫犯错同学参加行为改善计划,因为学生与老师都会认为是惩罚的一部份,或是改过自新之机会。但社交障碍的同学并没有构成学校或老师的困扰,而社交训练计划亦为一种较软性之课程,我们明显不能使用权威以使同学自愿参与。
于是课程本身能否让同学投入参与就成为成败的关键,因为只有同学投入自发人际交流才会出现,同学才能在活动中学习社交技巧或实践所学。所以大部份之社交训练计划都以游戏作为活动的核心,希望透过开心愉快的气氛让同学渐次掌握社交技巧。
剧场教室与午间游戏室计划都是基于这理念以进行,不同是话剧对参与者的性格要求更高,如果参与者本身木纳,亦相当内外,话剧那种叫众人眼光集中于自己的压力其实相当大,并不是每个人也享受成为焦点的。个案中的小陈明显就是这类人,有一次,剧场教室进行想象力性之模倣游戏,相当缺乏想象力小陈在众人面前非常费力地完成任务,但剧场助理却认为不符合话剧之模倣水平要求,即做得不够神似,要求他再做一次,小陈的情绪虽然没有失控,但却没有再作一次尝试。如果再细心地观察,你可以发现当时他是有点沮丧的,而其实每一次当角色扮演,他也相当不情愿,不喜欢众人看着他。这很可能是他多次缺席的原因。
虽然jacqui lacoq曾说过﹕「训练室应该是游乐场!」但教室中不少游戏都是针对自闭症同学弱点而多加训练,例如他们缺乏想象力,就要他们多参加要发挥其想象力的游戏,看似是加强训练,但却很容易令自闭症儿童力有不逮,无所适从,而训练员的协作更是成败的重要因素。
另外,对于害怕团体活动,害怕接受观众和台、灯、声的聚集的自闭儿来说,整个训练可能都只是一项折磨。
至于午间游戏室计划,一切以参与者的喜好为依归,他喜欢玩什么,在可能的情况下,都会尽量配合。喜爱玩玩具是男孩子的天性,有时三、四十岁的大男生亦会喜欢玩玩具。老师观察得小陈喜欢下棋及汽车,于是买来了多款棋类及数部遥控车,让小组内的组员一起玩自己喜欢玩的游戏,而在午餐时亦自然有共同话题。于是人际交流就自然地发生了,再加上ilaugh课程,在「简单易玩」的游戏中,让其掌握社交思考方法,「简单、符合兴趣、自然与现实挂钩」的特点令计划更易为自闭儿所接受,成效亦更事半功倍。
改善建议﹕
要计划能有效地改善自闭症儿童的社交障碍,必须清楚了解其性格特点,如能以其兴趣出发,则更有效用。
加以调控一些能自闭症同学更易掌握沟通技巧的现实环境,比营造一个抽离的现实场境,更能有效、自然地令人际活动出现。
附件﹕
The Adult Autism Spectrum Quotient(AQ)
参考书目﹕
1.杨蒉芬(2005):自闭症学生之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 *杨宗仁、张雯婷、江家荣译(民92):自闭症者家长实战手册。台北:心理。3. *杨宗仁译(民93):亚斯伯格症学生实用教学策略:教师指南。台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