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百度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2011-08-31 10:31:24]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
命名与定义
目前该症命名尚未统一
ICD-10: 多动性障碍 (Hyperkinetic disorder)
DSM-IV: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
CCMD-3: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儿童多动症)
(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e disorder ADHD)
命名与定义:
该症是一类颇常见的儿童行为问题。其主要特征是明显的注意力不集中和注意持续时间短暂,活动过度和冲动,常伴有学习困难或品行障碍。
(多动 冲动 注意障碍)
流行病学资料
* ADHD是一种在青春前期最常见的慢性
行为障碍。
* 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 5% ~ 12% 之间
(其变化依赖于研究的方法学和对象人群)
* 近半数4岁前起病,男性多于女性,
性别比为4:1~9:1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主要病因学理论:ADHD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多病因结果。
1984年,Weiss认为:ADHD是生物-心理-社会诸因素形成的疾病模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一)心理社会因素
家庭和社会诸因素对ADHD的发生所起作用不明,
但肯定影响其发展和结局。
* 母亲患抑郁症伴注意力不集中;
→小儿可产生相似症状;
* “被剥夺”(母爱、必需的情感和物质)患儿
→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
* 父母患有精神病、酗酒、行为不端
→儿童行为控制受损;
* 父母离婚、家庭气氛紧张、学习负担重
→“情境性活动过度”。
*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养育方式
→攻击、冲动行为、自尊。
病因与发病机制:(二)脑损伤
曾以“轻微脑损伤”和“轻微脑功能失调”称作多动症。
严重脑损伤会明显增加智力低下和精神障碍发生的危险性,但其行为并发症是多种多样的,并无特异性。
病因与发病机制:(三)神经生理功能异常
注意及其集中过程的生理机制
信息 大脑内质(分析) 脑干网状结构
ADHD儿童EEG:阵发性或弥散性θ波↑(觉醒不足)
觉醒不足属大脑皮质抑制功能障碍,从而
诱发皮质下中枢活动释放,表现出多动行为。
中枢兴奋剂→大脑皮质兴奋性↑→消除觉
醒不足→治疗ADHD
病因与发病机制:
(四)神经解剖和神经生理
* 额叶功能失调:活动过度、注意力不集中、
冲动、情绪不稳
* 前额叶进行分析综合调节感觉刺激和运动功能
*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研究发现:
ADHD运动前区及前额叶皮质的灌流量↓,葡萄糖代谢↓,服用Ritalin后此现象消失。
病因与发病机制:
(五)神经生化因素
有学者认为ADHD儿童中枢神经递质存在儿茶酚胺(CA)水平不足,以致脑的抑制功能不足,对进入的无关刺激起不到过滤作用。
哌甲酯、苯丙胺→CA在突触接合点的有效性↑→抑制含有CA神经原的释放→改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六)遗传因素
ADHD病人的第一级亲属中发病率为30~50%
Goodman和Stevenson 1989年的研究提出ADHD的遗传率为0.55~0.92,单卵双生子同病率为51%,双卵双生子为33%。
病因与发病机制:
(七)铅的影响
铅中毒可导致脑病,病儿出现不安宁、注
意力不集中等。
研究证明高血铅可产生行为和认知障碍。
儿童高血铅常与空气污染、饮食、塑料
玩具、油漆物品有关。
临床表现:
由于ADHD是一种发育障碍,因此,
其症状表现高度个体化,且其核心症
状可以随着年龄而改变。
症状:注意障碍 活动过多 冲动性
学习困难 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
临床表现:(一)注意障碍
病儿有意注意集中于目标的能力减弱 。
上课时不能坚持听老师讲课,易受外界细微
干扰而分心;做作业时不能全神贯注,做做
玩玩、粗心草率;答问时答非所问;做事丢
三忘四;谈话时不望对方眼睛。
但在强大动机驱动下,对特别感兴趣的
情境(如动画片),注意集中的时间可能会
延长。
临床表现:(二)活动过多
与年龄发育不相称的活动水平过高,
其活动与正常儿童相比不仅有量的差异,
还有质的不同。
多动评价:一、与同龄同性别儿比
较;二、环境协调性;三、多动的性质。
(ADHD儿童的“多动”带有唐突、冒失、
过分恶作剧、富有破坏性、不顾后果等.)
临床表现:(三)冲动性
其冲动性具有事先不审慎思考、不
顾后果、带有破坏性、伤人害已。“失
去自控能力”。
如冲上大街,不顾来往的汽车;
考试匆匆了事;做游戏不守规则,急
不可待;情绪不稳,要求未满足时即
吵闹或破坏东西。
临床表现:(四)学习困难
智商测验值偏低与注意力不集中有关;
有的存在知觉活动障碍,临摹图画时
分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不能分析图形
组合;将“6看成”“9”,把“d”看作“b”,甚
至分不清左右。(综合分析障碍,空间定
向障碍)。
成绩低下常有“波动性”。(区别于学
习无能者)
临床表现:
(五)神经和精神发育障碍
多见于持续性多动症(Pervasive
hyperactivity)
精细协调动作笨拙;
视-运动障碍;
听觉综合困难及视-听转换困难;
可伴语言发育延迟、言语异常。
ADHD不同年龄阶段临床表现
年龄阶段 临床表现
婴儿期 不安宁、易激惹、行为不规则变化,过分哭闹、叫喊、饮食差,
活动度保持高水平
学龄前期 干预每一件事, 注意集中时间短暂, 不能静坐, 好发脾气, 早睡或
早醒, 对动物残忍, 行为具有攻击性、冲动性、破坏性, 参加集体
活动有困难, 情绪易波动, 遗尿。
学龄期 注意集中时间短暂, 好白日做梦(女), 不能静坐(男), 忍受挫折的耐
受性差,对刺激的反应过强,学习困难,不能完成作业,具攻击
性,好冲动,与同伴相处困难,自我形象不好。
中学时期 接受教育(能力)迟钝,注意集中时间短暂,缺乏动力,不可靠,
具有攻击行为,好冲动,对刺激的反应过强,过失行为多,情绪
易波动,说谎,容易发生事故,自我形象不好。
成年时期 注意容易转移,好冲动性,情感易暴发,与同伴的关系难持久,不
能放松,参加集体活动有困难,酗酒,戏剧性表现,工作不能胜
任,经常与人争执或打架。
诊 断:(一)诊断程序
1.病史:母孕期、围产期、家族史、发育史、现病史。
2.检查:一般体格检查,神经、精神检查。
3.心理测评:
(1)智力测验:中国修订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WISC-CR)
韦氏学龄前儿童智力量表(WIPPS-CR)
(2)学习成就和语言功能测定:广泛成就测验(WRAT)
(3)注意测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
(4)行为评定量表:Conners父母问卷(PSQ)
和教师用量表(TRS)
Achenbach 儿童行为量表(CBCL)
诊断:(二)CCMD-3 ADHD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至少有下列4项:
①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
②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
③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
④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粗心大意;
⑤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
⑥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
⑦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事未完又做别的事;
⑧与人讲话心不在焉似听非听;
⑨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
2)多动,至少有下列4项:
①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
②上课时常做小动作, 或玩东西, 或与同学讲悄悄话;
③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
④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
⑤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
⑥干扰他人的活动;
⑦好与小朋友打逗, 易与同学发生纠纷, 不受同伴欢迎;
⑧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
⑨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 好冒险, 易出事故。
[严重标准] 对社会功能(如学习成
绩、人际关系)产生不良影响。
[病程标准]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
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
至少已6个月。
[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发育迟滞、
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
轻重程度分类:
1、轻度:症状少于或稍微超过诊断标准所需
项目数,仅有细小或没有学校和社
会功能损害;
2、中度:症状和损害在轻度与重度之间;
3、重度:很多症状超过诊断所需的项目数,
在学校、家庭和伙伴关系的社会功
l 能方面有明显而广泛的损害。
鉴别诊断:
(一)精神发育迟滞
☆ 语言、感知、运动等发育迟缓;
☆ IQ在70以下;
☆ 社会适应能力普遍低下。
鉴别诊断:
(二)品行障碍(二者同病率达30-58%)
☆ 表现出明显违反与年龄相应的社会
规范或道德准则;
☆ 损害别人或公共的利益;
☆ 无神经发育迟缓表现,智力正常;
☆ 兴奋剂治疗无效。
鉴别诊断:(三)情绪障碍☆首发症状及主要问题是情绪障碍,非行为问题;
☆病儿主诉情绪体验,如焦虑,心烦,抑郁等;
☆症状泛化,年龄愈小,泛化愈严重;
☆双相情感障碍者,可有周期性发作;
(文献报道,14~70%病儿二者并存。)
鉴别诊断:(四)学习困难
由感知觉障碍、语言发育障碍、精细运动
障碍、情绪障碍、环境不良等诸因素所造成;
突出表现学习困难及有关的其他问题;
ADHD是导致学习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两者可并存,可同时作出两个诊断。
鉴别诊断:
(五)抽动-秽语综合征
不自主、间歇性、不规则、重复
的抽动;
抽动不受意志控制,也没有任何
目的或效率
(与ADHD病儿的顽皮多动、恶作
剧、出洋相有本质区别)
二症同时存在时,可作出两个诊断。
鉴别诊断:(六)精神分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