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http://www.bjgdz.com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1-07-05 10:38:47]
Social Stories的实施步骤1.确定目标行为与技能
这一阶段由专业治疗师、老师、家长等相关人员对患者实施观察和评价,以了解患者社会行为存在的主要障碍,按照不适当社会行为的严重程度、影响社会适应的程度、预期的干预效果等,从中选出目标行为。这一过程需要相关人员的讨论与合作,认知能力较好或年龄较大的患者也可吸收参与讨论过程。例如,一名6岁高功能男患儿(明明)存在多种不适应行为,包括吃饭时敲打碗盘、不跟人打招呼、损坏图书等。经有关人员协商,认为不跟人打招呼这种行为比较突出,且行为边界清晰,涉及多种情境,具有较大的向主动社会交往方向实现迁移的可能,故将其确定为一个阶段内的社会故事法干预目标。下表列出一些由观察行为而推断出来的社会规范:
观察孩子的行为 孩子需要明白的社会目标
孩子不肯在黄线后排队。 为何要在黄线后排队?怎样在黄线后排队?孩子何时需要在黄线后排队?
孩子只站在操场旁边看着其他小朋友玩,没有参与。 小朋友在操场做些甚么?怎样开始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从上表的社会规范来看,社会故事要解答社交情境中出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是自闭症孩子未能理解,以致不能作出恰当的行为来配合情境的需要。
2.确定目标行为的原因与基线水平
这一阶段要通过系统分析观察资料,找出造成患者社会能力障碍或不适当行为的主要原因,建立目标行为的基线。为此要详细了解目标行为涉及到的情境特征和人物关系、及目标行为发生的过程,进而通过系统观察和功能分析理解患者的行为;同时要在一定时期内详细记录目标行为发生的次数和频率,建立行为的基线水平。对上例中的患儿,可由家长和幼儿老师等共同对其进行为期一周的观察,记录其每天主动与人打招呼和被动地应答他人打招呼两种行为发生的次数,并计算一周内的平均水平,从而建立行为基线;同时观察分析打招呼情境的特征和其中人物的反应,从患者的角度理解行为的实质,为编写故事提供参考。
3.编写社会故事(下文详细讲解编写原则和内容要求)
根据患者的目标行为和理解能力(如识字量)编写个别化的社会故事,并酌情使用图片、动画等辅助方式。对上例中患儿不与人打招呼的行为,可编写如下的社会故事《问好》:“我是明明。/ 我是有礼貌的小朋友。/ 有礼貌的人见面时会互相问好。/ 在路上见到老师应该问好。/碰见认识的叔叔阿姨要问好。/ 我向老师问好,老师会很高兴。/ 别人向我问好,我可以对他微笑招手。/有人向我问好,我会很高兴。/ 有人向我问好,我也可以向他问好。/ 见到邻居家的爷爷奶奶,我会说 。/ 幼儿园的小朋友向我问好时,我可以 。”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故事中所用的语言应该以正面为主,要是故事内容需提及一些负面行为时,家长须小心处理。这类故事一般也是以较概括的语调来写的,例如“有时候,同学会犯错。”下表列举了一些以较正面的语句说出负面行为的例子,以供参考。
孩子较负面行为 家长可教孩子用较正面的语调说出表达
我害怕吹风机。 有时吹风机会发出噪音。
我会尝试不奔跑 。 我会尝试慢慢走。
另外,儿童可能只理解字的表面意思,所以在编写句子时要注意措辞,例如(对比):星期六下午,妈妈会带我去游泳/星期六下午,通常妈妈会带我去游泳。
以下是一位教师为一名经常打同学的自闭症孩子所写的社会故事。编写前,该位教师观察了孩子一段时间,发现他打同学的原因是看到同学不依照老师的指示,犯了错误。教师所编写的故事有引子、主旨及总结。内容主要指示同学犯错应由谁处理及孩子的责任等,希望孩子理解自己的角色,并作出恰当的行为。
故事标题:与老师合作的方法
故事内容:其他同学有时会犯错,我有时也会犯错。当同学犯错时,老师会教导他们改过,这是老师的责任。同学犯错时,老师会处理;我犯错时,老师也会处理,若同学犯错,将同学交给老师处理,我便是与老师合作。所以,下次同学犯错时,我会试试告诉老师,让老师来处理。老师就会觉得开心,说我听话。
4.实施社会故事干预
当家长完成社会故事的初稿后,便需要与其它照顾者共同修订故事,然后尝试给孩子讲授故事,讲授社会故事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步骤及注意事项:
⑴轻松的环境:选一个较轻松的环境,整个过程也保持轻松愉快。
⑵轻松的心情:介绍故事时尽量避免使孩子感到不愉快,因为不愉快的情绪会阻碍他们学习故事内容及接受故事内的指导。
⑶坦诚的语气:以坦诚的语气来介绍故事是十分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开场白:我写了一个故事给你、我有一个关于×××的故事,我们一起看看。
⑷亲切的坐姿:坐在孩子旁边,稍稍向后,与他一起看故事,慢慢的讲给他听。
⑸坚持复习:复习故事是必须的训练,但不一定是由编写故事的家长与孩子重温。
⑹积极支持:教导及邀请在孩子心目中地位较重要的人物协助孩子复习有关故事。
良好而有效的沟通必需建基于互相尊重和适应。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家长也需不断认识自闭症孩子的个性、特质与需要,才能为他们提供准确和适切的环境数据,从而协助这些孩子辨识社交环境的要求。社会故事干预应按照事先确定的时间表进行,最初至少一天一次,待产生效果后,可逐渐减少一些提示内容,或调整时间表。故事的阅读最好安排在事件发生前几分钟,使患者可以及时练习故事中提示的内容,并获得反馈。阅读时通常由治疗师示范后,由患者自行阅读,但对阅读能力较差的患者可提供必要协助。上例《问好》中所用的社会故事,可在每天离家上学前由家长协助阅读一次,必要时可在幼儿园由老师协助在放学前加强一次,连续进行一周,观察记录其每天主动问好和回应问候的行为的次数与对象等。如患儿对老师和熟人能熟练表现目标行为,而对不熟悉的人不能表现目标行为, 可适当修改故事内容,以促进干预效果的迁移。
〖引入及推行社交故事的建议〗
针对儿童的个别需要,不断检讨。
以正面、肯定及坦诚的态度引入故事。
不要以阅读故事作为对坏行为的惩罚。
阅读时,将大家的专注放在故事上,若想儿童留意成人的面部表情,可留待当儿童已熟习故事的内容后才慢慢引入。
儿童可能阅读一个或多个故事。阅读时,成人宜于每次只介绍一个,而在阅读时由第一个开始,到第二个,……,这可帮助儿童感到故事是有预测性的,帮助他建立安全感。
阅读的频次视乎儿童的兴趣和专注,不要强迫;找个大家也感到舒服的时间阅读,有时会每天阅读两次,一次伴读,一次自己读,明白及熟习后,由儿童自行阅读。
编写故事时要特别留意图书颜色的处理,可能让儿童误解当中的讯息。
多用有创意的方法让儿童明白故事的内容:请儿童指着正阅读的那部分;收集故事内有关物件,可让儿童演出故事的内容;鼓励儿童留意上文下理的关系,除了可问他:“什么是×××?”的问题外,也可问他:“你猜他会有甚么反应?”又或是:“你猜他为何会这样?”
创意活动可令社交故事更丰富:角色扮演;让儿童在现场边观察边阅读,增强类化;模拟及真实情景学习;创作与故事有关的活动或常规,以帮助儿童更适应特定环境的要求。
也可将社交故事拍摄成录映带/影像播放。
多由儿童的生活经验延伸故事的内容。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