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来源:http://www.bjgdz.com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1-07-05 10:23:20]
社会故事(Social Stories)
社交障碍被认为是自闭症的核心缺陷,这意味着有自闭症的人在与别人进行社交活动时会出现很大的困难。患有自闭症的孩子与人交谈时,并不懂得体察别人的感受,甚至连自己的情绪也不懂表达,对于别人的弦外之音更是无法掌握。下面,我们将首先从理论上去了解自闭症孩子在社交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然后讨论这些理论所展示的教导方向——两种协助发展自闭症孩子社交技能的方法:心智解读训练和讲授社会故事。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一般社交沟通的特质。当我们细听人们的日常对话时,不难发现当中包含着以下的技巧:
需要同时处理语言及非语言(表情、身体语言等)的讯息;
需弹性及迅速地处理流动的讯息;
要抽取恰当的资料;
沟通可以是随意和不能预测的,任何一方也可能会改变话题;
互相所发出的讯息是短暂的,甚少重复;
在过程中,双方也要不停地发掘讯息所隐藏的含意。
以上的技巧反映了一般社交沟通乃需要双方拥有一定程度的认知能力,然而自闭症的孩子却在这方面有所缺失,致使他们在社交上出现严重的困难。具体表现为:
无法从所接收的信息中归纳重要部分;
无法从所接收的信息后作出恰当的反应;
无法在沟通过程中预测对方的动向。
要有效教导自闭症孩子社交技能,我们需了解他们在社交认知上究竟出现了甚么问题。从神经心理学角度,主要有三个理论来阐述自闭症孩子面对的问题,从而带引出系统训练的方向。
中心聚合(Central Coherence):是指一般人在理解情境、文字或图像时均能从所得的数据中提取重要的部分,然后建构成主题意义 (Uta Frith,1989)。例如,一般人在看右图时,很快便会说出这是一幅风景画。可是自闭症孩子在这方面的能力却有所缺损,他们往往过分专注图像细致的部分,而忽略了图像的全貌。如果你问他们右图是什么时,他们很可能会告诉你这图内有白云、草地、水等等,却无法把这些数据聚合,然后从脑海的数据库中找出相近的对象(风景画)来作出响应。因此,自闭症孩子在学习上往往出现两个问题:⑴对他们来说,每件事物只要有少许不同,也是新的对象,很难把所学到的知识类化;⑵过分专注细致部分,精神难以集中在关键性的资料上。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指控制及执行一连串有计划的活动以达到预设目标的能力,当中包括抽取数据、计划及抑制反应、监察进度等过程。这意味着自闭症孩子在接收外来的信息后,在处理这些数据以作出恰当反应的过程中出现了问题。这使自闭症孩子在面对陌生情境时,茫茫然不知所措;或是在沟通时,说了一句后便不知如何应对。
心智理论(Theory of Mind):是指推断他人思维状态的能力,并利用沟通过程所获取的数据来预测他人的动向。简言之,若一个人能有系统地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便表示他懂得运用“心智理论”。能有系统地掌握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行为即是能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心理状态,包括情绪、信念、期望、意图等,并能根据这些资料预测和解释他人的行为 (黄玉华,2000)。这种基本能力使一般人在交谈时,能了解对方说话中更深层的意图,而不只是停留于理解说话的表面含意,同时也注意说话者和倾听者的心理状况,以作适当的响应和修正(Howlin, Baron-Cohen & Hadwin, 1999)。从心智理论发展出来以透视他人情绪与想法的能力,可称为“心智解读”(Mind Reading)能力。巴龙等学者的“Sally & Anne”实验便明确的反映了自闭症孩子运用心智理论的障碍。下图节录了他们在实验中所使用的故事。对于故事内的问题,一般四岁以上的孩子会快而准地回答:“Sally会到篮子内找。”可是自闭症的孩子却会说:“Sally会到盒子内找。”这反映了自闭症孩子对于“自己”和“他人”的概念混淆不清,更无法代入别人的想法来预测其行为。学者认为这种认知上的缺陷可能是造成自闭症孩子出现人际互动和语言沟通障碍的主因(Baron-Cohen, Leslie & Frith, 1985)。
这是Sally,她有一个篮子。那是Anne,她有一个盒子。
Sally有一个球,她把球放进篮子里。然后,Sally便离开了。
Anne把球从篮子里拿出来,放进盒子里。
现在Sally回来了,她要玩球。Sally会往哪里找呢?
综合以上阐述自闭症孩子社交沟通障碍的理论,家长在教导有关孩子时应留意以下原则:⑴把重点抽出:教导孩子把注意力先集中在重点,并引导孩子在类似的事物中找出类似要点;⑵有层次地表达:将社交情境的资料有层次地表达,构成一个沟通蓝本,以协助他们认知和预测不同的社交情境,并辅助他们对不同社交情境作出适切的反应;⑶解释背后的意义:对于一些很基本的社交规则,需要先教导及解释其背后的意义;⑷以图文作提示由于孩子对同时处理语言及非语言的信息会感到困难,而他们对视觉的讯息往往掌握得较好,所以在教导的过程中以图片或文字作提示会有利训练效果;⑸孩子的角度出发 家长在教导自闭症孩子时,需先了解他的需要、看事情的角度,从而改善其他人了解和顾及有关孩子的独特性。
“心智解读训练”和“社会故事”均是协助发展自闭症孩子社交技能的方法,这两种教导方法均以上述教导原则作依归。在讨论专门“社会故事”之前,以下我们先简单了解“心智解读训练”的基本理论。
巴龙等人认为自闭症孩子的沟通和社交障碍,与他们不懂运用心智理论有关(Baron-Cohen, 1985)。因为不懂得运用心智理论,孩子缺乏辨别情绪的能力,以及缺乏对知识、信念及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一般孩子并不需要接受刻意的教导,便能自发地发展心智解读能力,但自闭症孩子却无法在成长的过程中获得这种能力。无法自然发展心智解读能力的自闭症孩子只能透过特别的教导,才能学会运用这种能力。要从日常互动的过程中,掌握对方的情绪、信念、期望及意图,并作出适当的配合,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西方学者尝试把思维分为三个范畴,分别是:情绪(emotion)、信念(belief)、假装(pretence)(Howlin, Baron-Cohen & Hadwin, 1999),并把每一范畴分成五个由浅入深的阶段。下面以情绪范畴为例说明分层次及强调重点训练的重要。自闭症孩子除了未能明白别人所想外,也未能准确地从别人的表情辨识基本的情绪,所以在社交的训练上,辨认他人四个基本情绪便是最初的阶段了。下表节录了Howlin等设计的训练课程,当中以辨识与解读他人情绪为主。他们强调在教导过程中需引领孩子辨识目标情绪的基本原则或特征,并运用了不同的相片和图片作辅助。例如在辨识基本情绪时,家长须明确教导孩子如何察看图片中人物的眼、口、鼻的不同特点来决定图中的人物是开心、愤怒、哀伤还是惊慌。
近期西方及台湾的研究结果一致显示可透过由浅入深的阶段式训练来提升自闭症孩子解读别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黄玉华,2000;杨宗仁,2000)。虽然这种方法能取得有一定的成效,但要让自闭症孩子把所学到的心智解读知识类化到日常生活上,却依然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心智解读训练”较难令自闭症孩子把所学会的原则和策略自发地应用在日常生活上,但其训练方式与效果却展示了教导这类孩子的方向。如能在教导过程中多用创意的游戏,并结合模拟真实情境的实习,孩子的学习动机会增加,对于所教的知识会牢牢记着,并有时会自发地向家长背诵有关概念的特点。由于辨识别人与自己的基本情绪、立场转换、知识引致知道等是思维的基本概念,因此,对于年纪较小的自闭症孩子来说,心智解读训练可视作较基础的社交与情绪控制技能训练。提供心智解读训练时,家长要注意以下的事项:
由浅至深:需要把概念由浅至深地教导。
视觉提示:在训练的过程中,提供视觉提示如相关的图片是十分重要的。
强调准则:反复背诵在训练的过程中,需不断强调辨识目标概念的准则,希望透过反复背诵而把这些原则植入脑内,作为辨识与理解别人行为的依据。
模拟实习:在训练时,多用创意的方法,如角色扮演及模拟真实情境的实习等,让孩子能把所学延展到生活上。
当然,心智解读训练与社会故事都离不开以“视觉提示”来助自闭症孩子明白社交环境,从中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及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心智解读训练主要是协助孩子明白情绪和信念的基本概念,并引导他们处理负面情绪时作出恰当的反应。而社会故事是希望借着与孩子思维配合的短故事,来引导他们对不同社交情境的认识及理解不同情境对他们的要求。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有关“社会故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更多相关信息请访问:http://www.bjgd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