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与爱的需要
  • 信息来源:www.bjgdz.com
  • 作者:myadmin
  • [发布时间:2011-06-21 16:59:30]

 人都有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给他人爱和接受他人爱)的需要,需要有人陪伴、有人关心、有人交往,也包括有人爱。渴望交真心朋友,追求家长、老师、同伴的接纳和认同都是这种需要的表现。这一需要通常是在上两层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属于人的高级需要。这种需要如不能满足,个体就会感到孤独和寂寞 ,精神生活上可能会越来越痛苦。社会上大多数人也会为了满足自己的这种需要为别人付出,因为只有付出才能得到认同和接纳。 

  我们经常担心惯着孩子会使他们不知天高地厚会滋生更多的要求”,有人认为没有知足的孩子,因此有这种想法的家长或老师都会对孩子从小就理性、严格地要求,可往往孩子在青春期以后出现了明显的逆反,此时大人们被迫放松要求,但为时已晚,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结果呢?怎么用需要层次理论解释呢? 

  第一个原因是,大人们没有做到预先满足,而是在孩子以各种方式提出要求后再事后满足,这种事后满足实际是惯着孩子的表现,与预先满足有本质区别。比如大热天,5岁的孩子上午10点多开始提出要吃冰激凌,妈妈觉得时间太早,没有答应。到中午饭前,孩子又提出来,妈妈还是不答应。孩子说不让吃冰激凌就不吃饭,奶奶一听孩子不吃饭就心软了,动员妈妈先给他吃,然后过会儿再哄孩子吃饭,妈妈就给了。以后孩子还会变本加厉地提类似要求,这就是后给导致的结果。如果妈妈在上午10点多主动提出:天很热,宝贝想吃冰激凌吗?”“等一会儿我就给你拿。之后带孩子玩会儿、转移注意力,稳定其情绪(孩子认为妈妈同意吃,肯定会想着给他),大人就有了适时提供的机会。 

  第二个原因是大人们没有清楚地认识归属与爱的需要的价值,它就像一块磁石,会一下吸住有了安全感的孩子(即第二层需要满足后欲上升的孩子),因为他们追求认同和爱,就不能做不被认同和接纳的事情,因此,真正安全感得到满足的孩子绝不会乱提要求,因为他还渴望得到表扬呢! 

  第三个原因是家长没有让孩子体会到严格要求也是一种爱的表现,即应先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最爱我的、对我最好的,双方有亲密的情感交流,孩子可以无拘束地撒娇、睡在父母身边等。 

  第四个原因是大人没有安全感或认同感,需要认同的人都会很忙,忙完了也没有好心情,因此不能把时间、精力、爱给予孩子。 

  生活中很多事业成功人士、高分学生是在这种需要的驱动下取得成绩的,他们有的原本生活条件不好,为了出人头地(认同的一种表现)而刻苦工作,有的为了摆脱窘况而努力学习。但在成绩得到认可的同时,如果没有亲人真诚的关爱、朋友的支持和理解,就不能持续性地得到满足,很难向更高的层次攀登。骄傲自满、坐享其成、倦怠和索然无味等心理频现,困扰在需要之塔的第三层。要想上升,一方面要有亲人、朋友的情感注入,而且是持续性的注入;另一方面要懂得并善于捕捉和享受过程参与的快乐,在此基础上树立事业心,即在享受工作的快乐中得到大家的尊重。 

  中国古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有着很深的内涵,从需要层次看也有相同的规律可循。3岁之前满足了吃喝、排泄等生理性需要,7岁之前基本满足安全需要,孩子的一生就会比较平坦、踏实。如果在青春期前后建立了自信,成功的几率就很大。可见,满足需要的价值有多大呀!